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标题: 大体量建筑如何隐于自然?来看看苏州的这个博物馆 [打印本页]

作者: 码头发布    时间: 2016-12-12 17:55
标题: 大体量建筑如何隐于自然?来看看苏州的这个博物馆
本帖最后由 码头发布 于 2016-12-12 17:57 编辑

今年 4 月开幕的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坐落在苏州市吴中区,第九届江苏省园博圆内。

博物馆位于一块三面环水的土地上,在园博会选址规划之前,这里属于一个离太湖不远的村庄。可以看到,博物馆周边并无高大建筑物的遮挡,视野非常开阔。



这个博物馆的设计建造来自直向建筑,它是建筑师董功在 2008 年于北京创办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在多年的设计实践中,他们获得过不少奖项,比如 WA 中国建筑佳作奖和 2016 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的大奖。我们曾经报道过的那个位于北戴河的白色礼堂,以及孤独图书馆,也都出自于直向建筑。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 6000 平方米,其中有着 4500 平方米的主展陈面积。该馆集中展示了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各级非遗精品六百余件及非遗保护工作,希望成为市民走近苏州非遗、了解苏州文化的平台。

在博物馆展示厅之外,整个馆区的建筑还包括一个多功能厅、剧场、餐厅和观景台。




考虑到博物馆的大体量可能会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发生冲突,直向建筑的设计手法颇为巧妙。

首先,他们按照不同的空间功能,把整个园区拆分成了不同的院落,然后利用风雨连廊让这些部分彼此相连。这些风雨连廊的设置也是出于对江南的多雨天气的考量。在这里,即便是下着雨,前来拜访的人们也可以游走其间,不为天气所困。






拆分之后的每个院落,都有着不同的建筑特征来区分不同的空间功能。位于博物馆正门入口处的,分别是博物馆主展厅和一个球形的剧场。


从俯视图上看主展厅,它被屋顶的覆土绿植掩盖,博物馆的建筑体量被尽可能地削减,如果不是置于其间的三个小庭院,很难让人发觉到它的存在。博物馆中的这三个小庭院除了能够给博物馆带来自然采光之外和通风之外,还会指引游客登上屋顶的空中花园。在展示文化知识之余,也给游人提供了一个活动、聚会的空间。




而球形剧场则被“框”在一个白色的长方体建筑内,整个建筑的表层,还覆盖着一层竹木格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竹木格栅将会爬满藤蔓植物。

球形剧场

此外,园区内还设置了一个观景台,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园博园全景。临水的一栋建筑被用作餐厅,在这里,也有着不错的视野。


观景台


餐厅

图片来自:archdaily







欢迎光临 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http://www.zhengjimt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