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文案] 2015年“十大语文差错”“十大流行语”条目征集启事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36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5 20:3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2006年以来,《咬文嚼字》每年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年度十大流行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5年度的“十大语文差错”“十大流行语”的评选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之中,我们邀请各位读者参与相关工作,希望大家踊跃提供备选条目。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十大语文差错”征集要求

  1.典型性。收集语文运用中使用频率高、出错频率高的典型差错,偶发的、生僻的不收。

  2.新闻性。重点关注重大新闻、热点事件报道中出现的差错,以及名人偶像犯的差错。

  3.广泛性。音、形、义,字、词、句,以及文史百科等各类差错全覆盖。街头店招、广告、说明,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网络等全方位扫描。

  二、“十大流行语”征集要求

  1.流行。收集本年度的“热词”“潮语”,紧扣时代特点,反映时代风貌。

  2.创新。结构、语义、用法上有创新。

  3.文明。不收低俗不雅、不符合社会文明规范的用语。

  征集邮箱:yaowenjiaozi2@163.com

  截止时间:2015年12月10日

  附录

  2014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议案”“提案”混淆:今年的十大语文差错排在第一的是“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提案”混淆。“两会”召开期间,网络及部分传统媒体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说法。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而“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二、“入驻”误为“入住”: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的常见用字错误:“入驻”误为“入住”。中央巡视组进入某地或某单位,是为执行公务而驻扎,而不是普通的居住,因此应用“入驻”,不用“入住”。

  三、“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二孩”指两个孩子,“二胎”指两个胎次。如果生育的是双胞胎,一胎已经有两个孩子,再允许生“二胎”,就可能有三个或四个孩子。这可能导致对新政的误读。

  四、病态词语:“国际间”:apec会议报道中的一个病态词语:“国际间”。2014年11月中旬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一些媒体上出现了“国际间”的说法,如“把apec会议当成国际间的交流平台”等。际,即彼此之间。“国际”自然是指国与国之间。其后再加上“间”,便成了叠床架屋。把“国家间”说成“国际间”,这是一种病态表述。

  五、“通信”误为“通讯”:马航mh370失联事件报道中用词滞后:“通信”误为“通讯”。在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有关“通信系统”的话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但许多媒体都把“通信”误为“通讯”。“通信”特指用电波、光波等传送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通讯”是“通信”的旧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早于2006年已审定公布“通信”为规范词形。“通讯”则专指一种新闻体裁。

  六、“拘留”误为“逮捕”:明星“污点”事件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拘留”误为“逮捕”。2014年8月14日,房祖名因涉毒事件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当时许多媒体报道时却说“房祖名被警方逮捕,成龙代为致歉”等等。“拘留”和“逮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规定:“在拘留期限内,公安机关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其犯罪事实,办理逮捕手续将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逮捕。”房祖名经审查,北京检察机关在9月17日以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对其批准逮捕。可见,“逮捕”是在“拘留”之后发生的事。

  七、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数字用法错误: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跌跌不休”,媒体上说:“国际油价跌至每桶70几美元”,“油价跌至60几美元每桶”。“70几”“60几”应写成“七十几”“六十几”。“几”是数词,表示二至九之间的不定的数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明确规定:含“几”的概数,应采用汉字数字。如:几千、二十几、一百几十、几十万分之一。

  八、“碑文”误为“墓志铭”:清明纪念活动报道中的常见知识错误:“碑文”误为“墓志铭”。清明时节,社会各界组织扫墓活动。在追忆逝者生前事迹时,常引用墓碑上的一些文字,媒体报道时常将之称为“墓志铭”。其实,碑文和墓志铭是两回事。墓志铭,一般分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写成,记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等;铭,则用韵文写成,内容是对死者的赞扬、哀悼等。墓志铭刻在石上,埋在墓内。在墓地上不可能看到墓志铭。碑文是刻在墓碑上的文字,内容为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以及子孙姓名等,有时也刻有死者的生平事迹。

  九、“松树”误为“鬆树”影视作品中的常见繁体字使用错误:

  影视作品中,常有用繁体字的场合。多部影视作品中,“松树”误为“鬆树”。如年内热播的《红高粱》电视剧中,便有“三径寒鬆含露泣”的联语。其实,“松”“鬆”是两个不同的字。“松”即松树,本有其字。“鬆”本义是头发乱蓬蓬的样子,引申出与“紧”相对的意思,进一步表示酥脆、放开、解开等义。简化字颁布实施后,“松”鬆”合并为“松”。但“松树”不能因此写成“鬆树”。

  十、“折桂”误为“折桂冠”:文体新闻报道中的用典错误:“折桂”误为“折桂冠”。2014年8月31日,香港小姐总决赛落幕,邵佩诗获得冠军,许多媒体称之为“折桂冠”。“桂冠”可以夺得、赢得,但不能说“折”。这一错误也常见于体育比赛的报道中。

  2014年十大流行语

  顶层设计、新常态、打虎拍蝇、断崖式、你懂的、断舍离、失联、神器、高大上、萌萌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6-3 23:08 , Processed in 0.380064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