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标题: “门”中道理 [打印本页]

作者: 方舟    时间: 2014-9-23 14:38
标题: “门”中道理
从陈冠希艳照门,到兽兽的艳照门,各种艳照门或类似的门层出不穷。从芙蓉姐姐走红网络,到凤姐一炮走红,各种各样的女人纷纷效仿。
还有许多“艺术家”凭脱出名,许多“艺术家”靠裸成名,并不断比拼谁脱得更厉害,谁裸得更彻底,上身之后下身,下身仍不嫌过瘾,那就私处吧!比艳照门更光明正大更明目张胆。
有人从心理学上说人家有什么不雅的癖好,但仔细想想便很轻易的推翻了这个结论,文学理论讲文本的创作与接受,那些专家在分析“创作主体”时,倒是不妨也顺便研究一下“接受”。记得郭德纲有段相声叫做“我要闹绯闻”,其中穷尽了一个底层人物想要出名的种种心态及心理机制,研究者们不妨参考一下。
鄙人初中历史老师在评价蒋介石与毛泽东时,曾经说过一段堪称经典的话,人出名有两种方法:一是流芳千古,正如毛泽东;一是遗臭万年,正如蒋介石。我们因为憎恨或者作为正面人物的陪衬记住了诸如赵高、郑袖、高力士、李林甫、秦桧、魏忠贤之流;又因为敬仰而记住了诸如项羽、屈原、李白、岳飞之类。
那么现在呢?我们向来讲究古为今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对“门”现象进行道德判断,显然很困难,当事人往往没有因为事情受到实质伤害,最多就是无关痛痒的假装抱怨几句,进而可能因此大红大紫,频频出镜,出席各种公共场合的活动。当然我也不是希望,事情一出,纷纷挞伐,出现不人道的结局。但自此种现象中分明可以看到一种属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区别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规则:无论你是“其信芳”,抑或"千夫所指”,就现代语境而言就是“人气”,便是被人关注,那怕你已经不是“千夫”而是“万夫”,骂声越高,而人气也就越高。此时,无孔不入的商人们便嗅到了金钱的味道,对他们而言,你无异于一块活的具有极大价值的广告牌,于是便名利双收、名至“实”归,谁还在乎你是好的名声,还是坏名声,有钱的是大爷,能够挣到钱才是本事,这恐怕也就是所谓的眼球经济。







欢迎光临 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http://www.zhengjimt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