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词联文] 第十一届“大学启程”新生征文大赛一等奖作品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9万

帖子

2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318

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07:5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好事坏事,过后谈起来都很罗曼蒂克,也有一种淡淡的鱼肚白色的华丽。”——木心

前两天高中老师发了几张高三冬日里的照片给我们,大约老师和我们一样,隔着这三年的辛苦路往回看,也还是会感慨万千的。原来教室外成片倾泻进来的阳光是那么亮啊,原来女生吃泡面躲镜头时如此清纯羞涩,原来红色砖瓦的教学楼透着难以言说的美。可我的记忆中没有这些画面,屏幕上的一切真实得像假的一样。被这些照片诱惑,我又翻出高中摄影部自制的明信片,上面是大雪纷飞中校徽的雕塑,雕塑上厚重的雪遮住了它本身的银色。围绕着雕塑的是浮着薄冰的圆形水池。我想起,我曾一个人围着这个小广场走过无数遍,也曾在冷到手脚没知觉的清晨暗暗惊叹过学校雪景纯白的静美。但这只是插曲。

更多的时候,我身处其中,在做题做得眩晕时抬头,只看到无数突出的肩胛骨和深埋着的头,当然还有我看不到的,比如班主任在后门玻璃处监视的眼睛。冬天手冷得僵住,同桌女生把我的手放在她手里焐着,好像全身连眼眶都被温暖了一样。在逼仄的环境里,倒计时的数字让我们与未来之间没了余地。这是坚硬线上的生活,日记成了我宣泄焦躁和排遣孤独的唯一出口。

坚硬线是我偶然在杂志上看到的理论。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曾在《千座高原》中详细地阐述了人生“三线”——坚硬线、柔软线和逃逸线。高三这样僵化的常态便是坚硬线的典型。僵化死板意味着视野的狭隘,我的世界成了一间拥挤的教室,成了一张堆不下试卷的书桌,外界的一切都被悬置了,不复存在了。更常见的是,我只是匆匆地向外瞥一眼压着的树叶、被)覆住的房顶和操场,就退回自己的世界。我所有的负面情绪和渴望逃离的渴望都由于这一理论得到了合理的解释。那么与之对立,逃逸线,即为我的渴望。

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他是一群穿着长筒靴的青年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狂热地说着他们狂热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话。”——米兰·昆德拉

与所有人一样,2016年6月8日后,我开始矫枉过正地聚餐撸串、打扮自己、出门旅行、彻夜刷剧。想当然地认为university就是”由你玩四年”。我们像当时不分青红皂白地在高考路上冲涌一样,一路狂奔着想过上心里逃逸线上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解放之线,只有在这条线上我们才能真正感觉到自由、感觉到生命。“这听起来太令不知天高地厚、不愁生计吃穿的我向往了。仿佛不恣意妄为一把就枉过了几年青春。而谁又能说这不是被坚硬线压迫得太久给自己的补偿呢?想起高考完那一天一条在空间里疯传的说说,四张图片上都是一只狂野地奔跑着的公鸡,配字”还有谁能管我!!!还有谁!”滑稽又歇斯底里。当时的我们也正是这样。从此朋友圈和空间由高考前求保佑的迷信一跃变成资本主义腐化生活,张牙舞爪着,夜夜笙歌,及时行乐。

现在想想那盼了六年的大长假,好像也只是一首长歌的间奏罢了。

也还好,两个月后的生活还不是一盆冷水,它只是一双手,把我从放纵狂欢的街道上拉回到课桌前。我们笑着调侃想象和现实中大学生活的差距简直像卖家秀和买家秀的落差一样。每天走路、上课、洗衣服的我们似乎被硬生生地拉回到了坚硬线上。但不再是从前的坚硬线,曾陪我们在坚硬线上的人很多都已远走他乡,这条坚硬线的尽头也不再是高考。是什么呢?或者换个问题,若说此前我是为了高考,那么现在再次回到坚硬线上是为了什么呢?更现实的问题,我是应该枯坐故纸堆还是应该在组织社团中团团转?怎么处理与室友、与已离别的朋友、与同学及师兄师姐的关系?这样的困顿揭示了我的生活已在柔软线上的事实。德勒兹解释柔软线”搅乱了线性与常态,没有目的和意象。”其实它不像是一种生活形式,更像是介于坚硬线和柔软线之间的尴尬路口。

“思想像拉管,只要不断,越拉越细。”——木心

与从前相比,焦躁依然,孤独如旧,思虑却更多。因为令我惶恐的未知在一天天吃饭上课的间隙露出了触角。这样的未知让我怀疑,坚硬线与逃逸线真的是我所想的那样吗?

于是,我又开始写日记,自说自话,自问自答。坚硬线对我来说真的仅限于绑束吗?它的坚硬是强制的、无法妥协的,只有服从。群体的一致让我怀疑我作为个体的存在本质。镜子中的自己越来越模糊,最后成了埋没在沙砾中的灰尘。可无论我愿不愿意承认,我的高中过得极其单纯,这样一条只有一条轨道的路给人安全感,当然也给人实际上的安全。它的终点非常明晰,无需犹疑,没有意外。非常无趣却又非常平稳。虽然拥挤,但至少所有人目标一致,也算有人陪伴。

而曾令人向往的逃逸线,我再次翻看杂志,连它的定义都被我人为地想当然地抹去一半“由破裂到断裂,主体则在难以控制的流变多样中成为碎片,这也是最危险之线,因为它们最真实。”若说我们现在的生活被日复一日的上课、占座、洗衣服包裹,被每个人一模一样的行为动作包裹。我不愁经济来源,不愁吃穿住行。那么逃逸线便是赤裸,没有包裹,直接面对生存问题。那我们的放纵玩乐又怎能与逃逸线等同呢?那充其量只是逃避啊。真正逃逸线上的青春大概是我曾看到的新闻上说几个少年骑着单车去西藏那样的。他们自己处理路上的经费问题,独自面对路上的寒冷饥饿与危险,换言之,他们直接面对了自己的赤裸生命,也面对了没有任何遮盖的世界。只有如此才能看到只会浮夸的我们想看却永远也看不到的一切。放纵的我,只是想为自己的虚荣堕落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配不均。”——威廉·吉布森

在现实生活里,我仍只能过着坚硬线上的生活,日复一日地重复课业、重复锻炼。而在心理的柔软线上,我只有寻找目的,寻找一种形式。

无论我愿不愿意,并不在我想象范围之内的未来,真的来到了我身边。虽然现实中的大学生活是另一条坚硬线,但现在的生活已比从前宽松了许多,我们在空洞乏味的形式之余仍有时间精力,我的生活还没有被课业完全填满。这是自主的契机,也是堕落的温床。这大把时光当然可以用来无尽的快活,也可以用来找到丢失已久的自己。

若说坚硬线中只能趋之若鹜,所有人都像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商品,群体埋没了个体存在的意义,那么在难得能够自主的时光里,我真正的渴望,是想要找回自己。找到自己的独一无二性,才有自己的坐标,从而定位周围,确定方向。而在重复的生活方式的间隙,就是我,作为一个个体运作的机会。是的,青春期被绑束,这是现实,但我也只好自己走向开阔。开阔的视野,开阔的格局,并在其中看到自己真正所爱。兴趣偏好是我独特的性格。而为这种偏好所付出的,是我独特的能动性。这一切,才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我,让我在镜子里立体的从人群中凸显出来。既已无法选择逃逸线的一切,那么至少贴近逃逸线的视野。大学新课程社会原理告诉我,在刚刚成年的年纪里,个性化和社会化像野草一样疯长,而谁说这种生长不能是自主的剥落呢?

而今,我再次问自己,我真的渴望逃逸线吗?在以后很长很久的路上,我该选择哪条线上的生活呢?若要安全,便要面对枯燥乏味;若要自由解放,便要对抗危险;若要随性,就只好忍受迷惘。这样的抉择并不是单项选择,它是利弊二者合一的结合体。每一种生活的痛与欢都无法分离。永远没有两全之策。

过一种形式的生活,不如说,是承担一种生活。现在崭新的生活形式,亦是如此。
http://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04396627&ver=369&signature=Q75OsJPP-EDE7lxptPCrkqTOKcx-ES3BJTxBOSy8VCQj7WRfHua8*NBipwCRuJb4-qV-zhw-LeXH0i0vWGhuNjUPv4DxhBEnrso6fTAidTTxiC2CE*JppIYtUB09u31d&new=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5-23 12:32 , Processed in 0.479526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