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评论家陈晓明:张贤亮是80年代的强烈符号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9万

帖子

2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318

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15:2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27日去世,享年78岁。昨日,文学评论家陈晓明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评价,“张贤亮”是上世纪80年代响彻一时的名字,一个强烈符号;他的作品被广泛关注传播,其原因一方面与他的大胆写作有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那个时期特殊的社会氛围——在经历了几十年个性禁锢和性压抑之后,他为人们猛然打开了一扇透气的窗户。

  陈晓明与张贤亮见过几次面,私交不深,认识后者主要通过他的作品。

  文学创作成就:

  议论性与情境感

  张贤亮早期作品有三部:《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些小说的发表接连引起巨大轰动。

  陈晓明评价,张贤亮的小说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小说直接性的、批判性的、控诉性的表达手法,进入到反思性的层面,在反思之中大量审视知识分子的自我内心。

  “在小说创作中,议论往往是很难把握的,像上世纪50年代柳青的《创业史》那种议论,可以说很不成功。但是张贤亮把议论融入进去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审视或批评,他融化得比较有机和协调。”

  其次,张贤亮在小说中首创了抒情性的、修辞性的描写,有一定的艺术性。“例如《绿化树》中对马缨花的美国饭店的描写,显示出情境性的东西,这是过去小说中相对较少的。他小说的描写富有立体感,他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像美国饭店中的马缨花,情景的构造富有层次感”。

  文学史地位:

  使“伤痕文学”变为“反思文学”

  陈晓明说,通过这3部作品,张贤亮奠定了在当代文学史上独特的位置:在伤痕文学阶段,其作品起到了重大引领作用,使“伤痕文学”变为反思文学。

  过去的伤痕文学更多描述“四人帮”罪行,老干部和知青受迫害。而他开始了自我审视,使压抑不再那么具体,不再局限于批斗的描写,而转变为精神的压抑和身体的压抑。他开始描写知识分子理想性的抱负,抹去灰暗调子,转向明朗的精神与气质。他重写了知识分子历史,让知识分子形象有了自我反思性。尽管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经受磨难,但他们理解祖国命运、民族命运,和人民在一起,找到了自己脚下的道路。

  1000字的女体描写

  今天看来其实很克制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被认为是张贤亮描写性最厉害的一部小说,其中对女人身体的描写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开发表的小说中最直接最彻底的,以至于当时发表这篇小说的期刊销量剧增。陈晓明回忆,“他甚至敢于花费1000多字详细、具体地描写女人的身体,这在当时无疑是破天荒之举”。

  “她也不敢到排水沟中间去,两脚踩着岸边的一团水草,挥动着滚圆的胳臂,用窝成勺子状的手掌撩起水洒在自己的脖子上、肩膀上、胸脯上、腰上、小腹上……她整个身躯丰满圆润,每一个部位都显示出有韧性、有力度的柔软。”这样的文字,当年让爱好文学的人们看得如饥似渴。

  陈晓明说:“我们今天看来,这些描写其实很克制。但是我们要想想,那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人们对身体描写、性描写还是很压抑的,所以张贤亮采取了一种策略性的描述。他写章永璘和黄香久身体关系的时候,做了很多叙事的铺垫和氛围的描写。比如他抱着她,身体开始往下沉,沉到月亮透进窗户照进来,听到水底深处有一种声音在叫他。他通过优美的抒情的生动的描写,来掩盖身体赤裸裸的表现,使身体和性的描写具有审美上的艺术上的合法性,这点也能看出张贤亮拓展了新时期小说叙事的层面,在语言的表现上作出了贡献。”

  陈晓明进一步点评,“他写那些东西,要用到很多掩饰的手法,这种做法在无意中开创了一种难得一见的艺术方法”。

  晚年仍在写小说

  但明显跟不上时代了

  在高度评价张贤亮文学成就的同时,陈晓明也直言他的缺点,“把知识分子的受难史写成崇高史,通过灵与肉的双重磨难,抹去主体的苦难伤痕,也就抹去了历史的非理性,抹去了历史的荒诞性。在他笔下,主体在任何给定的磨难中,都能感受到爱与美,主体并没有因蒙受苦难而异化,而是在特殊的情境中,痛苦最终造就了他。时过境迁,这种描写会被人认为他的反思太肤浅,始终不能发现苦难造成的真正症结在哪里,从而有隔靴搔痒之感”。

  他认为,张贤亮成也议论、败也议论。“他喜欢在作品中进行议论。最开始人们会认为他的这种议论有振聋发聩之感,但是议论是需要功力的,尤其需要理论储备,需要对世事人生更深切更准确的洞察。有的作家知识体系有严格缺陷,但是懂得藏拙,只讲故事,只拼艺术,那没问题。在张贤亮《我的菩提树》一书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近代苦难的认识始终没有进行更深的开掘,有的解释甚至让人觉得荒唐。”

  张贤亮2009年发表了新作《壹亿陆》。但陈晓明认为,张“晚年的作品有点抓不住时代的脉搏,有时候完全看不准时代的根本问题在哪里。他的长篇小说《壹亿陆》被认为太荒诞,甚至太低俗。他明显衰老了,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文学发展和变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5-3 09:44 , Processed in 0.199847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