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军事题材文学经典在哪里?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9万

帖子

2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318

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14:1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静静的顿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战争与和平》……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军事题材文学作品多来自国外。近年来在我国影视领域,《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激情燃烧的岁月》、《集结号》……也风生水起,引人关注——
  “中国的军事文学落后得不可思议。”作家阎连科说,自己20岁当兵,在部队26年,所创作的中、短篇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军事文学,写军营的生活。“我的军事文学的文学资源是前苏联文学,可几十年过去,我们至今没有超过前苏联的军事文学作品。更何况,前苏联的军事文学本身也没有很高的文学境界,也是一种模式的写作。把中国的军事文学放到世界文学里,更不值得一谈。”因此,阎连科曾经下决心一定要尝试写一部军事文学作品,因为他当了26年兵,对军营、对战争有自己的感受,他相信自己的写作,会和整个军事文学有很大的差别。
  当下,一批优秀的军队作家把创作精力放到了影视剧的制作上,也正因为这批作家的创作转向,军事题材小说的创作成果相对黯淡,特别是军队青年作家创作梯队建设显得薄弱。与过去相对纯粹的军旅作家队伍相比,都梁、兰小龙等作家的加盟,使军旅题材的创作队伍有所壮大,作品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但评者认为,作品距离经典,仍然相去甚远。
  下决心创作经典作品。是阎连科的心愿是很多从军营里走出来的作家的共同心愿。
  作家内心平静 作品相似之处太多
  和平年代如何创作战争题材的作品,是很多军旅作家的困扰。作家周大新写过《第四等父亲》、《铜戟》等军旅文学作品,体现了当代军人的复杂情怀,但是从事创作近30年,他才推出第一部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预警》。周大新认为,军旅小说有三类,一类是战争小说,直接表现战争,历史上的战争、边界战争、自卫反击战;一类是和平年代的军营生活,这是难写的,要写出跟同行、前辈不同的作品很难。这也是他不轻易去写的原因;还有一类是写古代军事博弈的小说。这三类小说,周大新都尝试过。“我想军旅小说要发展,一个与军队的宽容度有关,应给作家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对作家来说,要发现新的题材领域、发现新的人物、讲述新的故事。”他认为,凡是别人讲过的,似曾相识的人物故事,都不应出现在自己作品中。当下军旅题材作品,相似的东西太多。他说,“似曾相识”是创作大忌。在谈到《预警》的创作时,周大新表示,自己一直没写,是因为没找到能让他激动起来的题材。在大家都熟悉的题材领域,他很难写得比别人好。恐怖是世界性的问题,甚至是人类成长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类文明发展到对生命珍视,是巨大进步,而恐怖主义是对生命的漠视,让毫无过错、完全无辜的老人妇女儿童付出代价,这是人性的倒退,应该成为作家关注的领域。
  早在1982年,朱秀海的一部短篇就被外文局翻译成英文版《在密密的森林中》在国外出版。军事题材被翻译出去的不多,朱秀海认为原因主要还是创作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我是部队作家,就是要宣扬爱国主义。军旅文学还是有一定的读者群,且比较集中。”朱秀海对目前这种状况表示满意,倒是《乔家大院》,因为作品一下碰撞了整个时代都在呼唤的诚信,一年发行20多万册,他觉得是个例外,反而“不正常”了。
  从创作心态来讲,朱秀海觉得外部变化并没有影响自己的内心。“可能我比较闭塞,从我开始写作,就没怎么受环境影响,也不应该有太多影响。即使外部有变化,我也不希望感觉到外部的变化。你就是一个军旅作家,你在感受你的生活,在写你所理解的生活,通过军事文学这个渠道反映你对世界的认知。而且从年轻时到现在,不仅是我,一大批军旅作家内心并没发生太大变化。”
  影视剧的诱惑
  评论家朱向前认为,在目前的军旅文学创作中,中短篇创作偏弱。很多成熟的作家,如朱苏进、朱秀海、周大新、徐贵祥、柳建伟、石钟山等,都去写长篇了,而长篇背后的推手是改编电视剧的诱惑。
  朱向前说:“影视剧改编对作家是双刃剑。”小说创作是包括影视剧在内的其他文学形式创作的重要基础,很多优秀的小说家,因为从事电视剧编剧,在小说创作中渐行渐远。从正面来说,优秀的军旅作家从事电视剧创作提升了中国电视剧的品质,作家也名利双收,然而这一转变却对作家有着看不见的腐蚀作用,潜在影响了文学的推进。评论家汪守德表示,尽管没有大红大紫的作品,但现在的军事题材作品总体质量还不错,很多作品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歌兑的《坼裂》、乔信明、于玲的《掩不住的阳光》、李燕子的《咆哮的鸭绿江》、李亚的《流芳记》、张慧敏的《回家》、王凯的《全金属青春》等,再比如,前几年热播的连续剧《亮剑》,虽然这是一部影视作品带动文学作品的典型,但这的确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对于很多文学作家的“改行”,他说,“很多作家写剧本,这是时代的选择,我们不能说不好,更不能说不让人家写,如果单从文学角度看,会有些遗憾,但能促进影视的发展,这对国家整个文艺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在出版《雪白血红》之后,作家张正隆沉寂20多年,先后出版了《雪冷血热》(上、下)、《一将难求》(上、下)和《英雄城》。对于军事题材影视剧的火热,张正隆也非常关注。他认为,古今中外名著中很多是军事文学,就是因为战争是典型的环境,把人的人性和兽性推向极致。中国有丰富的军事文学题材,军事文学创作势头也越来越好。
  军事题材如何才能突破
  作家柳建伟近几年一直在写现实题材的作品。他曾经有一个大的多卷本的《静静的顿河》式的小说构思,十五六年前就开始构思,直到写了十几年包括《时代三部曲》在内的现实题材的作品,柳建伟依然沉着气不动笔。他想再沉淀一段时间,“我们的抗日战争是一个富矿,我们现在的文学作品所达到的高度,和这座富矿的含金量比,有很大距离,十几年前我有这种感觉,现在还是这种感觉。”柳建伟谈到,我们对战争的认识有了提升,军旅文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对个体的关注,二是对时代的关注,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文学应该关注的两个事情。
  军事题材创作不论出身,很多军营外的作家同样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尤凤伟、周梅森早期都曾写过抗日的中篇。作家徐贵祥认为,战争是一种文化,每个作家对文化的接收不尽相同,一是接收量不等,二是接收的层面不同,三是反馈的多少不同,就像阳光照在我们身上反弹出去的效果不同。侧重点不同,消化的程度不同,创作出的作品肯定也有很大不同。“我们都没有经历过战争,都需要从战争文化的领域里面汲取营养。”徐贵祥认为,写小说要靠实力,小说最好的形式是没有形式。小说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大,怎么把人物写透,需要大量的工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5-3 11:02 , Processed in 0.197229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